羅馬尼亞(Romania)地處歐洲中部,北與烏克蘭、摩爾多瓦接壤,東南臨黑海,水資源豐富,多瑙河流經羅馬尼亞境內1075公里。喀爾巴阡山脈以半環(huán)形盤踞中部,山脈以西為特蘭西瓦尼亞高原,以東為摩爾多瓦丘陵,以南為瓦拉幾亞平原,東南為多布羅加丘陵。境內平原、山地、丘陵各占約1/3的國土面積。屬溫帶大陸性氣候,四季分明。
羅馬尼亞是除了法國以外,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優(yōu)越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條件的國家。羅馬尼亞有14個葡萄酒產區(qū),其中5個葡萄酒產區(qū)由山脈環(huán)繞,葡萄主要廣泛種植在北部地區(qū),那里的自然條件十分適合葡萄的生長。
四大產區(qū)
羅馬尼亞現有葡萄種植園達20多萬公頃,擁有7個葡萄栽培區(qū),40個葡萄種植園,160個葡萄栽培中心。4個主要的葡萄酒產區(qū)分別是:TARNAVE產區(qū)、COTNARI產區(qū)、MURFATLAR產區(qū)和DEALU MARE產區(qū)。
1、TARNAVE產區(qū)位于Carpathian Mountains附近Sibiu的正北方向。這里由于地勢較高,受河流影響,濕度較大,所以氣候較涼爽,因此非常適宜出產白葡萄酒。這些酒果味濃郁,酸度適宜。
2、COTNARI產區(qū)在Stephen the Great統(tǒng)治時期,Stephen the Great國王非常鐘愛該產區(qū)的葡萄酒。他不但搭橋修路運送葡萄酒,還興建自己的酒窖,這些酒窖直到今天還經常被游客訪問。該產區(qū)位于雅西市西北部的山區(qū),出產羅馬尼亞最好的甜型葡萄酒。
3、MURFATLAR產區(qū)是羅馬尼亞非常重要的一個產區(qū),位于Dobrogea地區(qū)。這里年平均光照時間達300天。黑海使這里的空氣較清新,濕度也足夠大,這為該產區(qū)貴腐葡萄的出產創(chuàng)造了極有利的條件。Murfatlar產區(qū)以甜葡萄酒而聞名,該產區(qū)生產的葡萄本身糖分很高,晾制成葡萄干后,所產葡萄酒就更甜了。
4、DEALU MARE產區(qū)名稱在羅馬尼亞語中的意思是“大山”。該產區(qū)分布在Carpathian Hills次級產區(qū)4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,是羅馬尼亞葡萄樹種植密度最大的產區(qū)。該產區(qū)是本國紅葡萄酒的發(fā)源地,當地的土壤和氣候給予葡萄酒特殊的味道。
葡萄酒歷史
據神話記載,酒神Dionysus狄俄尼索的誕生地Thracia,就位于羅馬尼亞東南部的Dobrogea多布羅加地區(qū)。這里的葡萄種植及釀造歷史十分悠久,早在公元6000多年前,勤勞的羅馬尼亞人民就已經開始種植葡萄,到公元前六世紀(距今2600余年前)開始釀造葡萄酒,并以釀酒營生,羅馬尼亞人相信葡萄酒是酒神的恩賜圣水。古老的葡萄酒釀造歷史及葡萄酒文化,催生了今天的羅馬尼亞優(yōu)質紅酒。
分級制度
1998年,羅馬尼亞根據其國情,施行了一項基于歐盟標準規(guī)定的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的新法規(guī)。其分級使用了產區(qū)分級的原產地地區(qū)命名制度(DOC)和以葡萄成熟度分級的原產地質量命名制度(DOCC)。DOC法定產區(qū)必須保證:該級別的葡萄酒由原產地種植的葡萄配制而成,并且對該法定產區(qū)內的葡萄品種、種植數量等都有著嚴格的法律規(guī)定,酒精含量和其它品質因素也需滿足DOC的各項標準;而DOCC的分級制度則根據葡萄成熟度和含糖量的高低,依次分為:DOCC CIB、DOCC CT、DOCC CMD等級。
葡萄品種
羅馬尼亞葡萄酒產區(qū)的葡萄品種主要為瓊瑤漿(Traminer)葡萄和奧托麝香葡萄(Muscat Ottonel)和白公主葡萄(Feteasca Regala),羅馬尼亞葡萄酒大部分使用單一葡萄品種釀造。